|
红山文化有些专用词语不易读懂,例如:典型器与重器、开门与有一眼、沁色与皮壳等这些专用词容易混淆,很多玩家被弄的云里雾里的。某爱好者凭着自己一点认识解读一下这些官方用词,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指正。
典型器与重器:玉猪龙、马蹄形玉器、勾云佩、鸱鸮属于红山文化的典型器;动物类型的红山文化玉器都是重器,十分难得。
典型器是可以代表红山文化的玉器。典型器是其他史前文化当中所不见的,而且需要足够的数量。只要我们一提起红山文化就会想到玉猪龙,这就是典型器的功劳,有点形象代言的作用。
重器就是动物造型的肖生器,这些图腾玉器对红山文化的社会背景研究会起到重大作用,所以要冠以重器名称,而且这类玉器的价格不菲,一般在数万元以上。
但是,重器与典型器略有不同。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的分析,典型器数量较多,重器数量较少(玉猪龙官方藏有30件左右,而疣鼻天鹅仅有一件),孤品重器的价值自然要超过典型器。
开门:由成语“开门见山”演化而来,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。不开门指的是仿品
捡漏:是指慧眼识宝,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。
包浆: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。
吃药: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。
走眼: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。
掌眼: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。
有一眼: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,有真的可能性。
国宝帮: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,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。
交学费: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。
沁色: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、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,这些物质侵蚀玉体,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。常见的沁色有水沁-白色,朱砂沁-红色,土沁-土褐色和红色,水银沁-黑色,铁沁-暗红色,铜沁-绿色。
鸡骨白:一种沁色,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。鸡骨白的成因有三种,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;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;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。
水银沁:黑色沁,古人称为水银沁。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,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。
朱砂红: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。
铁沁: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,多呈褐红色。
灰皮: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,有深有浅,浅的就像一层皮。
土咬: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,又称土吃、土蚀。
生坑: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。
熟坑: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的状态。
提油: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。
绺裂: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,表面的裂痕称裂,和起来为绺裂,泛指玉料上的裂纹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|